PC市場這么慘 手機廠為什么還要沖過來智能
最重要的是,未來的個人計算設備形態可能會大不相同。幾十年來,每一次人機交互的重大突破都帶來產業巨變。
到2017年底,全球個人電腦產品出貨量已經連續三年多下滑。對PC產業來說,何時回暖遙遙無期,甚至下滑速度減緩都能成為好消息了。究其原因,無人能否認智能手機的快速普及是影響PC銷量的主要因素。看起來智能手機跟PC很相似,但為什么幾乎沒有PC廠商把手機做好呢?
不是沒試過,而是PC的主要玩家在智能手機戰場上都沒有取勝。英特爾微軟這樣的的大腕兒砸錢只聽了個響兒;惠普買了Palm轉手又賣掉;戴爾嘗試了PDA和平板之后就直接放棄;聯想手機起起落落,最后就算買了MOTO也不斷退守;一直堅持到今天的華碩,在用戶手中出現的頻率也不高。你發現沒有,創始人離開的廠商都不能堅持做手機。
與此同時,智能手機的玩家們卻已經開始謀劃PC的地盤了:華為和小米都已經推出了兩代筆記本電腦產品,而據說OPPO和VIVO也在加緊布局筆記本電腦。高通更是高調,雖然還沒正式展示產品,但已經直接畫出了使用驍龍芯片的筆記本電腦永遠在線、續航20小時愿景。
PC連年銷量不振,而且利潤微薄,手機廠商為什么還要來加一棒呢?
第一我認為是要占位置。手機產品確實占領了用戶很多時間,但在很多時候用戶還是需要PC。在手機市場即將飽和之際,必須嘗試在新的維度把用戶時間圈進來,讓自己的產品更全面地覆蓋用戶。很明顯,消費內容的手機用戶數量大,但個人價值并不太高;而創建內容的Pc用戶雖然數量少,但價值不一樣。抓住這部分用戶會讓自己的產品線更具想象力。
第二是手機的玩家們看到了PC廠的軟肋,認為自己有機會切一塊蛋糕。PC的發展路徑是從專業應用到商用市場再到消費市場,骨子里就有專業的驕傲。但現在面對滿是小白的消費市場,產品和宣傳的親民程度就面臨了挑戰。而智能手機從誕生之日就是以終端消費者為目標,只有從消費市場獲勝的手機品牌才能生存下來。對比龐大、緩慢的Pc廠商,手機品牌更熟知如何消費市場獲取用戶,而消費市場正是數量最大的一塊蛋糕。
最重要的是,未來的個人計算設備形態可能會大不相同。幾十年來,每一次人機交互的重大突破都帶來產業巨變。多媒體設備讓PC成為消費品,觸摸屏讓平板和智能手機快速普及,下一次突破貌似馬上就要來了:人工智能、柔性顯示、混合/虛擬現實都可能帶來顛覆式的革命。如果只做小屏幕手機,不及早卡位并調整戰略,突破性的創新出現時一定會面臨被動,歷史的教訓還沒有遠去。
其實也有手機和PC都成功的廠商:蘋果。但蘋果的奇跡我認為是難以復制的,既有喬布斯的天才想法和執行力,又有他的創始人加分,同樣也離不開進入21世紀時不可復制的產業格局和市場機會。但盛極必衰,目測蘋果已經逐漸從引領創新拐向了引領賺錢。推動下一次產業巨變的領導者,你認為會是誰呢?
來源:中關村在線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