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學創業?科幻迷堅信人類可以進入到虛擬世界去金融
覃政從小是一個科幻迷,兒時他從科幻小說中認識到,未來可能會有一種設備,可以讓人進入虛擬世界中去。他很明確的知道未來一定會出現這樣一套設備,來改變人們的生活,他覺得自己應該去做這件事…
退學,創業
覃政在航天五院讀博的第二年,做出了一個讓周圍人驚訝的舉動——退學創業,并開了一家叫做蟻視科技的公司,做和VR有關的穿戴式設備。
選擇退學的原因很簡單,覃政從小是一個科幻迷,兒時他從科幻小說中認識到,未來可能會有一種設備,可以讓人進入虛擬世界中去。覃政學的是航天,這個領域比較偏軍工,學習的相關知識比較完整,在他大學到博士的 9年時間里,他認為自身所積累的技術和知識,足以讓他在將來可以從事航天、衛星,或者,做一副VR眼鏡 。
覃政很明確的知道未來一定會出現這樣一套設備,來改變人們的生活,他覺得自己應該去做這件事。 2012年, 覃政還在上學,他在家里搭了一個實驗室,做了各種 DIY的產品,包括3D打印機、一些鉆床類的加工工具,到最后他搗鼓出了一個VR頭盔。
2013年, 覃政帶著這個頭盔去見了投資人,先后見了十幾個,最后只有一個家愿意投他,原因是其他人看不懂也沒聽過,不知道這個頭盔是什么東西。那時覃政也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想如果能融到錢就創業,拿不到就繼續上學。
除了愛看科幻小說,覃政也愛制作一些和科幻有關的內容。大學期間,他在《科幻世界》雜志上發表原創科幻小說,并導演拍攝了一些科幻類的微電影,通過對文學、藝術的涉獵,他逐漸養成了對大眾傳媒的認知,慢慢能理解到要傳遞給用戶的是什么。
科幻,奇幻
未來有很多的可能性,而科幻是把每一個可能性給清楚地解釋出來,而解釋完后還會讓你更加堅信,這件事很有可能會發生。這和奇幻不一樣,奇幻故事永遠是杜撰,魔法和龍沒有任何根據,人們在看的過程當中不會產生“這有可能是真的嗎?”的懷疑。科幻的特點是到最后你會疑惑這件事情是否真有可能會發生?
科幻很有意思,它是一個鏈條,尤其是在國外,有大量的科學、科技工作者,這些人往往都是科幻迷,他們會從科幻作品中去吸取營養,進行創意,最后變成產品。這也是現在覃政和蟻視科技做產品的一個思路,這種方式往往給人一種另辟蹊徑的感覺,也能讓人一直有新的思路。
直接通過科幻去吸取營養,聽上去是一種比較硅谷范兒的創業模式。這樣的模式其實一定程度來講在中國不是特別的適合,因為在中國試錯是有成本的,而且這個成本往往會很高。在國外經常允許試錯,我們在國外看到一個創業者,創業失敗了很多次,甚至十幾次,可還會有人愿意去投資他。但是在中國,如果你創業失敗了,就很難再有人愿意投資你了。
在中國投資方更加現實,他們不愿意去投資一些看起來成功幾率比較渺茫的產品,他們期待于投資一些在國外已經驗證成功的商業模式或者已經驗證成功的產品形態。而 2014年的 蟻視,恰恰不屬于這一類。
天堂模式,地獄模式
蟻視早期的創始團隊基本由學生組成,三個聯合創始人都沒有工作經驗,在創意方面和技術方面尚可應對,但到了實際的商業落地、產品落地等方面就經常會出問題。因為良率太低,蟻視的第一代產品最終沒有實現量產,到了第二代產品才真正實現穩定的量產,并且保證了較好的良率。
這件事讓覃政意識到,如果把一個產品做到完美之后再去推廣,這是屬于大公司的模式,大公司的資源比較充裕,可以允許長時間的研究,等到產品做得完美之后再發布。但對于小公司而言,如果說持續的這么干的話,就很難存活下去。所以這個坑也是覃政必須要趟的,他需要不斷的研發新產品保持產品活力,在保證產品進度和質量的情況下,往往又被迫需要快速發布出來,因為行業競爭不允許磨蹭太長時間,機會往往也是稍縱即逝。
在中國做硬件有兩條路,一條是天堂,一條是地獄,天堂模式是如果你有很好的供應鏈基礎,去做類似華強北的產品,可以很快做到量產,同時可以快速切換品類。前年你可能在做無人機,去年你就可以做 VR, 今年又可以做各種指尖陀螺。這種模式會不斷地通過去做最成熟的產品,做一些可以快速復制的產品,獲得比較好的盈利。
地獄模式則是永遠做新的產品,永遠都不穩定,而且永遠都有很多坑。覃政和蟻視選擇了這個路線,他認為這個模式對團隊的鍛煉,對公司持續的生命力是很有幫助的,因為他們時刻保持危機感和饑餓感,這條路會給公司留下許多財富,包括經驗方面,也包括技術實踐方面。
雷聲大,雨點小
VR行業早期更像是一個平臺級的產品,它的路徑類似于電腦和手機早期推廣。如果要做對比,現在的VR時代有點像是在80年代喬布斯發布蘋果電腦的時候,那時的“喬老爺子”也是躊躇滿志想把電腦推廣到萬千家庭,他也曾豪言三個月之內賣100萬臺,但事實上最終銷量非常慘淡。電腦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是到了2000年左右才真正面向大眾開始做銷售,這當中經過了20年的時間。
這20年的時間里面很多公司都不在了,早期的很多公司都是雷聲大雨點小,當時的蘋果在硅谷也曾受到巨大的非議,直到iPhone出世蘋果才真正受到尊重,之前它也一直在探索。
開始人們也面臨過一個“買手機干什么?”的問題,現在VR真正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普通用戶需要VR做什么?很多人預言游戲和電影將引爆VR,但覃政卻認為真正能夠讓VR成為像手機一樣普及的產品的,一定是非娛樂范疇的東西,最大的可能是“連接”。
人與人,連接
拿手機類比,游戲和電影在早期確實推動了手機的發展,但手機真正普及不是靠的游戲和電影,而是社交軟件。現在來看,我們每天花在微信上的時間評價有4-6個小時,而游戲的時間,平均不到1個小時。早期電腦的普及靠的是QQ和聊天室,那時很多人家里的電腦也沒什么游戲可以玩,主要是用來跟外界聯系,發郵件和聊天。
社交有很多種形態,有類似于Facebook的形態,也有類似于微信的形態。覃政認為VR的爆發點肯定不是游戲和電影,有可能是一個VR版的微信,或者是一個VR版的Facebook,歸根結底一定是基于“連接”這個功能,人跟人之間的連接。
“VR一定是一種新的連接方式,它的特點很明顯、真實。我甚至可以做到大家雖然不在一個地方,卻可以面對面聊天,未來可以做到不用去一個地方參加展會,我坐在可以在家里就可以去逛ChinaJoy。這樣的體驗用戶需要不需要?是需要的,只不過現在沒有產品可以解決。” 覃政對邦哥說。
這里 覃政所說 的“連接”,邦哥理解可以是社交,也可以是非社交,可以是辦公需求,也可以是娛樂需求,總之覃政希望設計出一個連接的功能,當用戶使用這種功能之后能有強烈的感受,讓用戶一旦使用了之后就必須要依賴這種連接,就沒有辦法再斷開,如果能做到就差不多能成功。
蟻視的愿景是成為一家有創新力的硬件驅動的技術型公司,在內容方面,蟻視始終保持敬畏的態度,覃政希望提供的是一個好的硬件平臺,給開發者去開發內容,去使用這個平臺。如果運氣比較好,能夠研發出爆款的硬件產品,一方面可以自己去做生產,另一方面也可以把技術授權給別的廠商和品牌,通過技術授權的方式獲得收益,這樣就能持續的生存下去。
這也是覃政認為一家技術公司最終的生存之道。
來源: 創業邦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