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兩年的創新與激進 互金被關進監管牢籠金融
2017年接近尾聲,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明年定調
?
2017年接近尾聲,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明年定調:今后3年,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重點是防控金融風險,要服務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促進形成金融和實體經濟、金融和房地產、金融體系內部的良性循環,做好重點領域風險防范和處置,堅決打擊違法違規金融活動,加強薄弱環節監管制度建設。
防控金融風險是重點,加強金融監管不放松。回顧2017年,在經歷過前兩年的創新與激進后,嚴監管時代顯然拉開了帷幕。減持新規、資管新規,以及2016年互金管理辦法后的延續,無不戴著“史上最嚴”的帽子。
A股奇葩理由花式減持,讓監管層終于坐不住了。2017年5月27日,證監會發布了《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半年過去,有媒體統計,上市公司減持被有效遏制,減持規模同比減半。減持新規實施,為A股帶來一些哭笑不得的小故事,譬如9月5日佳沃股份(29.950, -0.18, -0.60%)(300268)董秘因個人資金需求擬減持600股,提前15個交易日進行公告。實際上,董秘本身只持有公司2400股,證監會規定每年只能賣25%,必須提前15個交易日披露。但是我們又看到,隨著新規下競價交易帶來的減持動作減少,以定增、大宗交易為手段的減持動作抬頭,監管層近來對定增、大宗交易等手段有所限制,協議轉讓便又成了熱門。
“趣店上市風波”將網絡借貸再一次拉回公眾視野,被大肆討伐。互金行業亂象整治自2015年開始,2016年10月13日《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實施方案》出臺,同日,銀監會等五部委聯合發布了《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專項整治工作于2017年1月底前完成。2016年10月28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發布《互聯網金融信息披露個體網絡借貸》,標準涉96項指標,被稱“史上最嚴”。但專項整治并不容易,原定的專項整治完成時間紅線被延遲到2018年6月底。過去一年,隨著“P2P”字眼從公眾眼前消沉, “現金貸”、“消費貸”等名詞出現。
我們試圖從監管的角度去理解,趨利的資本市場總能緊貼監管紅線創新獲利方式,只是速度可能需要慢一點。以互金行業為例,P2P落下,各種“貸”起來。局外人看不出差別,但能理解其未變的本質——讓銀行征信未覆蓋的群體借貸并實現消費。公眾與監管對其中“高息”和“逾期”的本質擔憂仍無變化,借貸“新貴”們更像是貼著監管紅線增加風險防控措施后的升級版。懸殊的資本力量為強勢者帶來更多優勢。減持新規一出臺,占資本優勢的董監高們,便出價聘請律師、咨詢師學習合規減持,實現套利。或許正是由于這種資本優勢的存在,監管層才出手嚴監管,以維持資本市場動態平衡。
從嚴監管,不僅僅是對經歷過快速發展后資本亂象的肅清,實際上更是深化改革堅定的一步。面臨“寒冬”的不僅僅是金融行業,各產業同樣面對陣痛。“兩票制”下醫藥行業面臨死生大考驗,“租售同權”對房地產商提出要求,資本市場與經濟正在重塑格局。2017年,監管層以懲治資本亂象的方式保護投資者利益,來年,投資者自身的素質被提出更高要求,不僅資管新規在試圖打破剛性兌付,行業重組、大浪淘沙,也需要投資者擦亮眼睛,從非理性投資行為走向理性。
【來源:證券時報 】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